慈姑是我们冬季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,特别是过年的时候,来一道慈姑红烧肉、干锅慈姑鸡、慈姑焖牛肉,还有炸慈姑片,那果真是舌尖上的美味。眼下正是冬慈姑收获上市的季节,连日来,百朋镇的万亩冬慈姑喜获丰收,农民采挖慈姑忙。
12月1日,记者在百朋镇五九屯、寺门屯一带的田间地头看到,到处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。慈姑田里,村民们弯着腰,在泥土里拔苗、挖泥,再把一个个又肥又白的慈姑挖出来装到桶内,动作十分娴熟。
正在一边清洗慈姑的种植户韦凤冠告诉记者,从11月中旬开始,她就陆续采挖一些慈姑到市场上卖了,如今她的慈姑已经收获过半了。因为今年慈姑市场好,又有经纪人来到田间收购,根本不愁卖。趁着这几天价格还可以,她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到田里采收慈姑。“今年我种了四亩慈姑,这两天价格多高点,两块五两块六左右一斤,比去年高多了。”韦凤冠说道。
“自己老了,又没有人手挖,我都是请他们帮忙挖的。早上早早就来田里面挖了,现在估计挖得300多斤左右。我们都是收完莲藕继续种慈姑,比种其他的作物好多了,种植时间短、效益快。”年近70岁的村民覃炳珍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,他种植慈姑已有五六个年头了。由于慈姑种植用肥少、成本低、好管理,今年天气又比较好,病虫害少,产量高,一亩可以收3000斤左右,比去年高得多了。
随着慈姑的新鲜上市,一些本地经纪人的身影也奔忙于田间地头收购慈姑,过秤、装车、外运……覃兆永就是这些本地经纪人中的一员。他告诉记者,半个月前就陆续有村民开始采挖慈姑,高峰期一天可以收购一万斤左右,主要销往北海、贵港、广东等地,预计春节前后基本采挖完。“收了很多天了,现在价格天天涨,一斤两块五、两块八、三块都有。我一天能收五六千斤,但是没有那么多货。”
近年来,百朋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以农民增收为目标,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深入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,采用双季莲藕套种慈姑的生产模式,让“春藕—秋藕”一年两熟向“春藕—秋藕+(套种)慈姑”一年三熟水生蔬菜生产模式跨越,较大幅度地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,实现农民增产增收,推动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
据悉,目前百朋镇双季莲藕套种慈姑的套种率已达60%以上,慈姑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,全镇慈姑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,慈姑亩产1800~2000斤,平均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。个大、匀称、品质好的慈姑远销区内外。
|
发表评论
查看全部评论